Google 前 CEO,同时也曾是 Apple 股东会成员的 Eric Schmidt 近日在 Stanford 大学演讲,主题是「AI的时代」。
这是一场关于 AI 对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影响的深入讨论。他告诉台下同学今天的内容是保密的,却被告知有镜头在拍摄且正在直播,也因此这段演讲的内容被以「泄密」的关键字疯传。而 Solve Protocol 共同创办人,也是以太坊 ERC-3525 提出者的孟岩也在推特写出 Eric Schmidt 这段演讲的启发。
尽管 Stanford 校方随后就将演讲影片删除,但已经有许多人录影备份,Github 上也有整理逐字档。孟岩于 8 月 18 日就在推特上提及,这场演讲最引人深思的部分在最后一段,将 AI 与电气化比较的部分。
从蒸汽机变成电动机,动力走向分布式改变了世界
Schmidt 在演讲中提到:「电动机出现之后,人们花了整整三十年才意识到这项技术所带来的根本变革,可以做出各种尺寸的电动机,把它放在各个地方,从而把动力去中心化了。」这边科普一下,在蒸汽机时代会在工厂中心顶部架设一个天轴动力传送系统,再由集中的蒸汽机产生动力,进而利用齿轮和皮带拉动整个系统。
Schmidt 表示:「电动机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只是把蒸汽机换成电动机,用电动机来驱动天轴系统。换句话说,只是改变动力传输系统的性能与效率,但没有改变其结构。过了三十年后,人们才慢慢意识到,其实可以将电动机做成各种尺寸各种功率,就近放到机器和设备里。」上面这段话总结了 Schimidt 认为动力走向分布式,引发重要组织创新。改变了各部位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改变世界。
孟岩称「Schimidt 过程」:AI 走向组织创新也许还需要十年
从 Schmidt 谈论电动机的部分,孟岩总结了一个科技创新引发技术和经济变革的规律。孟岩将这一过程称为「Schimidt 过程」。
首先是单纯的效率创新,替换关键零件,但不修改结构。然后开始结构创新,从集中到分散,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然后这种结构创新引发组织创新,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
而若按照这个 Schmidt 过程,目前的 AI 还处于早期,还很集中。到了 Schmidt 过程的后半部,AI 的应用将会像电器化一样,走向分散化。 AI 模型普遍分布在各个角落,就近采集资料、就近决策、就近执行。走到这个过程需要多久?也许花不了三十年,但是恐怕要十年以上。孟岩认为若是 Schmidt 过程真的成立,现在投资 AI 的投资人都是活雷锋 (中国用语:意思是乐善好施的人)。
Schmidt 带来的启发,区块链是更正确且更快爆发的方向
接著孟岩把话题带回到区块链身上,他认为 Schmidt 的演讲可以为区块链产业带来四点启发。
第一,依照 Schmidt 的思路,区块链和 Web3 更应该代表正确的方向。
本质上区块链是将「自主权计算」和「可信赖计算(Trustworthy Computing)」分散化、去中心化了。自主权计算就是能够完全确保对自己的数位资源,包括身分、数据、资产和计算过程等要素的控制权,可信赖计算就是能够向使用者保证计算的结果公正、可靠、值得信赖,不会被人恶意篡改和删除。有了这两个东西,我们就可以把原来集中在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社交网络等中心化机构里涉及到金钱的计算分散到一个个智能合约或者 ZK 程式里。
抽像地看,这个过程就好像在电气化阶段,把动力引擎从集中的动力车间分散到各个位置、各个设备里。由此可见,区块链是完全符合 Schmidt 过程的,它应该代表正确的方向。
第二,即使代表正确的方向,想要真的成功,也需要时间。Schmidt 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区块链和 Web3 的应用爆发应该早于 AI。
(孟岩原文对此没有过多描述,笔者猜想所谓正确方向以及区块链爆发应该早于 AI,原意或许是区块链本身的设计就是去中心化。若把去中心化视为 Schmidt 过程的尽头,区块链的设计等同于出生即在终点了。)
第三,区块链的创新还是要以解决用户的问题为出发点。
自 2017 年以太坊杀手叙事受到资本追捧以来,区块链里估值最高、最受关注的创新专案,基本上都是以解决区块链专业人士自己的问题为出发点,并且形成一套相当教条主义的观念,左右了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估值。大家都脱离用户去谈基础设施大故事,越是这样的专案越能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受到追捧,一些从用户角度出发的专案无人问津,没处说理。这就好像,你们天天吹牛说可以做出多么牛逼的电动机,这么牛逼的电动机,股价应该值多少钱,等等,从来不跟我们聊,这电动机转起来以后到底是开车,是打钻,还是驱动硬碟。
最恶劣的后果,就是用了整整十年,没有培养出真正的用户群,绝大多数这个行业的参与者都是炒币的,不是真正的用户。没有使用者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和方向。这是当前区块链和 Web3 陷入创新困境的主要原因。要摆脱这个困境,取得和培养用户才是当务之急。大家应该思考:到底有什么问题,是使用者愿意花钱去解决,而现有的网路和社群网路又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要借助于区块链来解决的?我觉得现在思考这样问题的人很少,大多数专案整天都围绕著一些理念和教条来打圈圈。
第四,终局还是 Token Economy (代币经济)。Schmidt 强调,最后推动生产力改变的还是组织创新。Token Economy 就是组织创新,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重构,是新的协作机制。应该说 Token Economy 是直指核心问题的。 Web3 走到终局,是个什么情形?如果说创造了一种更便利、更自由的支付和金融网路,那固然是很了不起,就像马斯克说的,区块链能解决支付问题就已经很有用了。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个基础,还不是区块链最厉害的部分。当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和金融网路普及之后,人与人、人与 AI、人与机器之间协作的模式、数位经济组织的结构,甚至现实世界的社会结构,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个其实就是 Token Economy,这才是区块链的终局。
(Token Economy 在孟岩原文称作通证经济,主要是指以获得报酬为主,作为一种正向金钱诱因的工具。每个试图发币的区块链都在试图设计一个 Token Economic System,促使代币在供需中有机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