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在嘉興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培訓班”
1949年10月1日國大典後天安門城樓留下了一張見證那一曆史時刻的群體照片。站在毛澤東主席身後有兩位銀髯飄逸的老人,身材不高的那位就是沈鈞儒。說實話,對他的名字并不熟悉,隻知道那是聲 名遠大的愛國七君子之一,隻以為他的一切離是那麼的遙遠,于是隻有默默敬佩。這次,2011年國慶,老師布置了國慶紅色作業——參觀了解一位當地的愛國士人的故居,我們才又驚又喜地發現,沈鈞 儒沈老先生的故居竟然就坐落于嘉興。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嘉興人竟然連家鄉的名人都不了解,真是慚愧。但同時,非常地興奮,因為有機會可以近距離地接觸沈老先生,深層次低去了解這樣一 位傳奇人物。于是,踏上了拜訪沈鈞儒紀念館的旅途。
跨進門檻,清幽的前院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與外面的喧嚣隔離,世界一下子安靜了好多。穿過前院,進入前廳,對視一尊面色慈祥的沈鈞儒先生的銅像。僅僅隻是銅像,仍藏不住他身上的那股 愛國情懷與滿腔的睿智。沈鈞儒的老友徐雪寒曾經回憶:“有一次,他對我們說:‘隻有中國共産黨才能救中國!”徐雪寒對此感歎不已,“要知道當時長征方停,疲兵饑卒,不及萬人,局處陝北不毛 一隅之地,所謂‘有識’之士,已在紛紛預料紅軍必将消滅無疑。蔣介石也是自信‘剿共’已經勝利了。衡老的話,是多麼有遠見,多麼洞識國情啊!”确實,沈老先生的預言實現了。他也不僅僅是說 ,他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向世人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沒有錯誤的。隻有中國共産黨才能賦予中國全新的生命。
在往前走便是後樓,上下兩層,以大量栩實生動的實物圖片史料,分七個部分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沈鈞儒先生的一生史迹,反映了沈鈞儒先生為祖國獨立、民主、自由不屑追求真理,矢志不移奮鬥
整整一生的光輝曆程。從早年萌生救國意識到東渡日本尋求救國出路,從主張立憲救國到投身革命,從堅定不移堅持抗日到與中國共産黨精誠合作,沈鈞儒一生走的是一條向往民主和平的愛國救國之路 。在追求真理、尋求救國的道路上,沈鈞儒不顧艱辛與安危,勇往直前。為了救國,幾罹殺身之禍,并因“救國罪”身陷囹圄;為了救國,他一次次離妻别子,置家庭窘況于不顧,四處奔波。他是一位 時代的偉人,他堅如磐石的愛國意志在國人心中樹立起了一個偉大愛國者的光輝形象。他又是一位具有豐富情感的普通人,他對父母拳拳以報,對妻子忠貞不渝,對子女舐犢情深,對朋友患難相助,而 在他遠離親人忙于救國大業的時候,唯一能夠寄托他情感的方式就是一封封的家書。
學習沈鈞儒從小接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和濟世救民的優良傳統,有着良好的道德修養。他一生“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潔身自好,克己奉公,清廉正直,樂于 助人,重視家庭,愛護子女,對後輩循循善誘,是青年的良師益友,為世人所稱道,這更是值得繼承的一份精神遺産。